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务快讯 >

校本课程:《最美二附人》开讲啦 主讲人:赵蓉

发布时间:2019-01-25  发布者:admin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课堂开始前,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一知半解,甚至没听过,但是,通过赵蓉老师的细心讲解,以及一系列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同学们从多角度、多种方式,形象地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争取让每位同学对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有更充分了解。
  整堂课上,赵蓉老师在教学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学设计也很好,引导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最后,学校沈书记对本课堂进行总结发言,对同学们寄于了希望,希望大家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加强学习,并把我们的国粹继续传承下去。
节气习俗
  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前一天叫“迎春”。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立春日民间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咬萝卜之习俗等。
  雨水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 的农谚。在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就是干爹的意思)。
  惊蛰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天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
  春分, 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将春风、秋风又称为“日 夜分”,民间 有“春风秋风,昼夜平分” 的谚语。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 夜渐短。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在中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清明
  清明,空气清新,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谷雨
  谷雨为公历每年四月 二十日 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 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 断霜雪, 雨量也较前增多, 是播种的重要季节, 开始种高粱、 玉米等秋作物,有“谷雨下秧, 立夏栽”, “谷雨麦怀胎” 之说。
  立夏
  立夏是为 夏季之始, 小麦齐穗, 开始扬 花上浆。此时, 各种候鸟相继入境, 并继续播种秋作物。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
  小满
  小满,农民购置农器家具, 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 并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芒种
  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收、 夏种、 夏管统称“三夏”。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夏至
  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收割小麦、秋田 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 天气变热,忌连阴 雨,有“荒谷烂麦长玉茭” 之说。“春争日 , 夏争时, 中 耕锄草不宜迟”。 夏至三庚入伏, 伏有三十天或四十天, 分头伏、 中 伏和末伏。 每伏十天, 中 伏有二十天的。 民间有“热在中 伏” 和“三伏里头加一秋” 之说。
  小暑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 汛期到, 作物旺长, 要加强秋作物管理。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大暑
  大暑为一年中 气温最高的时期, 正值伏中。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俗。
  立秋
  立秋,秋季开 始, 时在三伏之中。 有“ 三 伏 不 到, 秋来到” 之说,但天气仍然炎热难耐, 有“秋老虎” 之说。 在立秋时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的习俗。
  处暑
  处暑,暑尽天凉,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白露
  白露,时值中秋, 天气 转 凉, 夜间露水发白 ,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农谚有“白 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 小麦)”“白 露没有雨, 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 来年又是大丰年” “八月 初一洒一阵, 旱到来年五月 尽”。
  寒露
  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 显转凉, 夜有寒冷之感。农谚有“哪有寒露不割谷” “寒露不刨葱, 等到立了 冬”“打蛇打在七寸上, 庄稼种在节气上” “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割寒露, 打霜降” 之说。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霜降
  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名 。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有“霜降有霜,米谷满仓” “十月 不下霜, 种地一包糠” “有墒不等时, 到时不等墒” “犁犁耙耙种 下田, 最晚不过立冬前” “ 前耧后耧, 差一穗头”的农谚。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
  立冬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过黄经为225° 。古有“冬是终了 ”, 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 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 之说。 立冬日 忌讳吃生冷食物, 如萝卜、水果等, 否则会损伤身体。 立冬忌无雨, 有“重阳 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男人不忘秋刹地, 女人不忘夜纺花” “地冻牛铃响,萝卜、白菜正在长” 的俗谚。
  小雪
  小雪,气温下降, 始飘雪花。 开始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整修道路, 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 ,沫子粪土”“ 修渠 筑坝, 天旱不怕 ”“ 修好水渠 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 一本万利”。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大雪
  大雪,因天寒地冻、 大雪纷飞而名 。“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 大雪), 头枕蒸馍睡。” 农事活动继续以 水利建设、 整修道路水渠为主, 并开始磨粉, 生产粉条、粉皮, 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 生产等活动。 农谚有“场光地净, 五沟挖通”, “薄地想丰收, 冬闲挖深沟”。
  冬至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小寒
  小寒,进入严寒天气, “小寒大寒, 滴水成团”, “小寒冻土, 大寒冻河”。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
  大寒
  大寒,进入一年中 最寒冷的时段,时在农历十二月 ,准备过春节, “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